公司新闻
土壤遥感技术应用(土壤遥感的主要内容)
发表日期:2024-07-05

植被、土壤方面的遥感应用

植被的遥感研究不仅可用于植被类型划分,而且已进一步研究其季节变化、动态变化、作物估产,充分利用多时相的优势对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作物预报产量。我国已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黄淮海平原的313个县市开展了小麦估产工作(徐希儒,1991)。

植物叶面在可见光红光波段有很强的吸收特性,在近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反射特性,这是植被遥感监测的物理基础,通过这两个波段测值的不同组合可得到不同的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又称农业植被指数,为二通道反射率之差,它对土壤背景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植被和水体。

而当前期遥感影像无法或者难以获得的情况下,依靠后期的单时相遥感影像与前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也可以进行动态监测,这就是采用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在遥感图像上的方法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6]。

遥感技术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应用?

1、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农业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领域的应用更是丰富多彩,涵盖了土地利用分析、环境退化监测等多个关键领域。GIS作为遥感的得力助手,它在地质矿产、基础设施、气象安全等多个行业的二次开发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从二维到三维,从桌面到移动,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3、石油探测,地质勘测,农业林业很多领域呢比如说通过卫星观察大面积森林的红外波段的光谱可以判断这片森林生长是否健康,有无虫害等等。另外通过微波遥感可以探测地下物体,例如考古遥感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案,遥感利用在考古学方面会给考古学家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遥感的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段,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

遥感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首先,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状况,为环保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次,在农业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产量和预测天气对作物的影响。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农业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遥感应用于土壤侵蚀为什么用TM7、4、3波段

1、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八十年代中期,主要利用美国陆地卫星资料进行了土壤侵蚀分区、分类、分级制图。各区制图比例尺不小于1∶50万,全国拼图后缩成1∶100万、1∶200万、1∶250万成果图,并制成1∶400万土壤侵蚀区划图。(3)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动态平衡监测研究。

2、水土流失强度由土壤侵蚀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沟壑密度、地表组成物质等综合分析判定。各判定要素采用室内遥感影像多因素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遥感影像根据解译比例尺选择,室内遥感解译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沟壑密度四个单要素,最后根据各要素特征划分水土流失程度。

3、在技术应用逐步由国家行为向产业行业的转化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同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正在将这些技术摆上部门业务化应用的日程,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

4、目前,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本文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探讨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森林资源调查的SPOT5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5、土壤侵蚀遥感调查 土壤侵蚀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及盐渍化等项内容,工作实施参照《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细则》,结合水利部“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调查”工作进行。 (3)水质污染遥感调查 工作重点放在地表水。工作内容首先查明污水排放源位置及污染源类型、污染扩散方式、范围程度等,并进行相应的水质评价。

6、图4-35 大柳塔矿区1989年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图 采煤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是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以及地表水和土壤水的破坏,必然对地表植被产生严重影响。图4-38为1989年及2002年大柳塔矿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分布图。

如何通过遥感获取土壤温度的具体数据

主成分分析是遥感地质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图像信息提取方法之一,它是将原始的遥感数据集变换成非常小且易于解译的不相关变量,这些变量含有原始数据中大部分信息,通过正交变换去除多波段图像中的相关信息,使新的组分图像之间互不相关,各自包含不同的地物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增强方法。

土壤水分和温度有以下方法可以分析:间接测定法:测定反映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的土壤物理参数或气体体积的方法,此方法中常用的是电测法:主要根据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导电性的密切关系测定土壤湿度;利用土壤温度变化与流经热敏电阻的电流变化关系,测定土壤温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仪器低廉,可定点连续测定。

如LandsatTM/ETM数据;劈窗算法适合于两个热红外波段的数据,如MOAA-AVHRR何MODIS;多波段波段算法适合于多个热红外波段的数据,所需参数多,运算复杂且需要白天晚上两景数据,反演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劈窗算法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本产品就是采用的裂窗算法。

首先,根据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特征,将研究区分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区,在每个分区内进行地面观测试验,分别用仪器测定植被种群的蒸腾量和裸地的蒸发量,以及相应时段的气温、风速、地面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热通量等数据,与遥感信息配合,建立可靠的物理模型或其他模型,对陆面蒸发量进行估算。

遥感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应用?

1、【答案】:(1)土地资源的普查及分类;??(2)土地资源、土壤性状及动态变化监测;??(3)植被调查与识别;??(4)农作物长势调查及产量估算;??(5)作物病虫害监测与农业灾情估算。

2、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如下:作物监测 利用遥感对作物进行监测,包括农作物面积、长势情况、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作物信息监测。作物种植面积监测 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不同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利用信息提取的方法,可以将作物种植区域提取出来,从而得到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

3、农业遥感是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各学科及其技术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主要包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分析,病虫害的预测,以及农作物的估产等。是当前遥感应用的最大用户之一。


Copyright © 2022-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