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遥感图像的波谱特性、空间特性、时间特性等基本属性,是遥感地质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一)波谱特性 从波谱学方面,根据遥感器探测记录的波谱特性差异识别地物和现象,是遥感应用的基本出发点。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像上即为影像灰度(色调)或色彩的差异。
2、像元(Pixel):像元是遥感图像中最基本的单位,代表着图像中的一个点或一个小区域。每个像元都具有特定的位置坐标和属性值。遥感图像由大量的像元组成,每个像元记录着相应位置的光谱信息或其他传感器获取的数据。 灰度(Gray Level):灰度是指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的亮度或颜色强度。
3、遥感数字图像的最基本单元是像元,即遥感成像过程中的采样点,每个像元具有其空间位置特征和属性特征,属性特征常用亮度值(DN)表示,大小是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决定的。
4、在技术实现方面,遥感数据的获取往往基于阵列形式,这一特性由基于CCD的物理成像方式决定。遥感影像的基本属性或维度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时间、波段等。这些维度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的数据矩阵。数据立方体就是以这些具有不同维度的信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三维立体数据结构。
5、遥感图像包括多个波段,有多种存储格式,但基本的通用格式有三种,即BSQ、BIL和BIP格式。BSQ(band sequential)是像素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即先按照波段顺序分块排列,在每个波段块内,再按照行列顺序排列。同一波段的像素保存在一个块中,这保证了像素空间位置的连续性。
6、第四系覆盖区的隐伏构造,是通过遥感图像显示的微地貌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及土壤的湿度、植被群落类型等相关因素的解释而获得的间接信息。然后结合已有的各种物、化探资料判断其地质含义及属性,为油气勘探提供一方面的地质资料。
公元1860年,英国麦斯威尔研究彩色底片,率先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叠放影之方式,成现彩色影像。这是色彩加色法,此法引发现今彩色电视机能显示出彩色的原理。从此,引发世界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开始。也就是人们所称谓“彩色摄影时代”的崛起。1861年,英国麦斯威尔拍摄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年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由彩色相机拍摄出的彩色相片。1861年,在皇家研究所做的有关色彩理论的讲座中,麦克斯韦展示了经由三色叠加原理所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带有花呢格纹的缎带。
也就是人们所称谓「彩色摄影时代」的崛起。公元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克奥隆(Ducos Hauron)是有史以来第一人提出,依画家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不同比例作调和,而制作出彩色照片者。其作品虽不尽人意,但是彩色摄影照相已有了突破。
年,在巴黎国立自然博物馆,埃德蒙贝克勒尔成功地制作了一张太阳光谱的彩色照片。这些被他称为光致变色图像的照片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批彩色照片。但由于这些照片对光十分敏感,其中很少有幸存下来,而且最初生产出来的也很少。170多年来,这些颜色的性质一直在科学界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年:历史上第一张彩色照片在苏格兰皇家学院展出。1865年:法国、德国等20个国家在巴黎签署《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成立。1927年:北伐战争:夏斗寅在湖北宜昌叛变。
1、片基:多样化的承载者 片基,是胶片的实体支撑,它有多种面孔,每一种都承载着特定的应用需求。三醋酸纤维片基,以其透明、柔软的特性,被电影胶片(负片)和照相胶卷所青睐。而涤纶片基则以其坚韧和强度,成为电影胶片(正片)、X光胶片以及航空用胶片的首选。
2、胶片的构成和特点如下:胶片的构成:胶片主要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感光乳剂和片基。感光乳剂包含了一系列能够感光的微粒,这些微粒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能够将曝光过程中的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影像。片基则是支撑感光乳剂的载体,它可以是塑料或纸质材料。
3、片基是感光胶片的基础结构,它需要具备透明度、柔韧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这种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胶片的性能。 涤纶片基作为一种聚酯材料,具有耐低温、收缩性小、吸湿性低和平整度高等优点,其高透明度和出色的机械强度使其成为理想的片基材料。
4、片基:片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支撑结构,要求具备良好的透明度、平整性和韧性,以及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支撑感光乳剂的重量。 防光晕层:在拍摄时,强光源可能会造成光晕现象,即路灯在胶卷上形成大面积的过度曝光区域。防光晕层的设置旨在减少这种现象,保持胶卷的成像质量。
彩色感光材料按成像原理可分为彩色负片、彩色正片、彩色反转片和相纸;按用途可分为彩色民用胶片和彩色航空红外片;按结构和加工方法可分为银漂法彩色感光胶片(主要有负片、正片和相纸)和染印法彩色感光胶片(主要有反转片)。
现代彩色摄影的感光材料都是以“减色法”为基础的,记录蓝、红、绿三种颜色的感光层。都是由上往下 彩色负片、反转片:明胶保护层;上乳剂层——感蓝层;黄滤光层;中乳剂层——感绿层;明胶隔层;下乳剂层——感红层;防光晕层;底层;片基;背面层。
彩色感光材料即:黄光 +品红光=红光黄光 +青光 =绿光品红光+青光 =蓝光三种补色光以不同强度混合,可产生一切天然色光,这是制造彩色感光材料的减色法原理。另外,由原色光等量相加可得到另一个补色光。这种将原色光叠加而得到各种色光的方法,称加色法(见彩图)。
修订内容包括增删课程科目,对书籍的内容和设计进行了优化升级。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的严格评审,《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教材(共5种)已被认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他品种仍在积极申报中,期待进一步获得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1、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
2、电影胶片的发展历程中,最初的片基是由硝酸纤维酯制成,这种材料与火药棉类似,具有易燃性。然而,1923年,醋酸安全片基的出现带来了革新。醋酸片基经过不断改进,特别是三醋酸片基,因其优良性能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从50年代开始,硝酸片基的生产逐渐停止。感光乳剂的核心是明胶中悬浮的卤化银。
3、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运营。其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7月1日,当时的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在河北保定成立,是国家“156”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1、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和“CINEMA”同义。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
2、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
3、首先胶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胶片的塑料质基材,另一个就是用于成像的感光材料。其中,胶片的塑料基材一般是PET,中文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就是与一般塑料饮料瓶同一类的物质。另外,感光材料一般为银盐,如碘化银,或溴化银、氯化银等。
4、胶片的构成:胶片主要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感光乳剂和片基。感光乳剂包含了一系列能够感光的微粒,这些微粒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能够将曝光过程中的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影像。片基则是支撑感光乳剂的载体,它可以是塑料或纸质材料。胶片的特点:胶片具有高感光性和清晰度高的特点,能够捕捉到丰富的影像细节。
5、首先胶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胶片的塑料质基材,另一个就是用于成像的感光材料。其中,胶片的塑料基材一般是PET,中文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就是与一般塑料饮料瓶同一类的物质。另外,感光材料一般为银盐,如楼上所说的碘化银,或溴化银、氯化银等等。
6、胶片的材料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基础的塑料质基材,二是用于感光的化学材料。通常情况下,胶片的塑料基材采用的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也与常见的塑料饮料瓶相同。至于感光材料,它主要由银盐构成,例如碘化银、溴化银和氯化银等。
Copyright © 2022-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